邯郸市现代工业中等专业学校——2019年年度质量报告根据邯郸市教育局《关于编制和发布2019年度邯郸市中等职业学校质量报告的通知》和《河北省教育厅关于编制和发布2019年度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的通知》(冀教职成函〔2019〕49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贯彻执行教育质量年度工作的情况,学校领导全面落实通知精神,部署分步实施,分级管理责任到人,进一步提高邯郸市现代工业中等专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全面培养人才,促进和推动我们向社会宣传办学理念和办学成果,加深认识开展教育质量年度工作报告的重要意义。学校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加强撰写发布质量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教育质量报告全面系统客观真实地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状况,以高度的重视、有力的保障来完成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组织撰写工作。 2019年,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学校抢抓发展机遇,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两学一做”,全面实施特色办学、合作办学、规范办学,依法治教,改革创新,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全面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1.学校情况1.1学校概况邯郸市现代工业中等专业学校成立于2008年,是经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的一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我校目前校址位于邯郸市肥乡区经济开发区新华北街5号。校园占地面积69亩,建筑面积 56417.87平方米,固定资产190.65万元,实验实训资产115.085万元,校园布局科学、合理、建设有特色,能满足实际需要,功能完备齐全,有特色。学校规模达标,面积符合相关要求。 1.2学生情况。学校目前全日制在校生310 人。 2019年我校为了更好的服务学生和社会,暑期学校进行了升级改造,因此2019年度未招生。 1.3教师队伍。依据办学发展需要,学校加强新教师引进与兼职教师聘请,目前,学校已形成一支规模适当,素质优良,专兼比例协调,职称、学历、职业资格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00人,其中专任教师79人,本科以上学历56 人,占比71 % ,硕士以上学历2人,占比3 %,初、中、高级职称教师共计14 人,占比18 %;“双师型”教师63 人,占比80%;兼职教师17 人,占比22% ;生师比为1:20。
1.4设施设备。2019年,学校固定资产总值为190.65 万元,其中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值115.085万元,较2018年增加26.68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0.37 万元;实训实习工位数为680个,较2015年增加67个;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1.8个,与2015年基本持平。纸质图书为12000册,较上一年度藏书增加1400册,生均纸质图书36册。 2.学生发展2.1学生素质。学校非常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和养成教育,对学生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遵纪守法、文明礼仪、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等主题教育;利用重要节日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感恩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等。组织志愿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定期开展活动,业余生活丰富。学生积极健康向上,努力朝着“融文明学生与文明技工为一身”的目标迈进。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注重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文化课合格率达86.3%.专业技能训练合格率95.2%,重视体育卫生工作,开齐、开足体育课,加强学生体质监控,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达76%;规范学籍管理,注重学业水平监控,学生毕业率达 100 %。 2.2在校体验。“服务育人”是我校教育体系重要的一环,学校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机制,从教育教学、招生就业、生活服务、环境创设等各方面着手,为学生提供良好服务。学校建立学生、毕业生、家长、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制度,并根据多方反馈进一步完善自身不足。学校通过问卷、访谈、座谈会等形式对在校学生进行调查:超过90%的学生对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实习实训方面感觉满意或基本满意,超过92%的学生对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方面感觉满意或基本满意。 学校建有完善的突发情况应急处理预案,并在消防、食品安全等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了科学可行的制度,按部门,网格化责任到人,并在各场所的显著位置安装责任管理牌,明确职责。我校将安全教育课纳入正课,除利用班会、集合活动开展安全教育外,我校还专门安排了安全教育课,由学校主管领导亲自授课,为学生印制了通俗易懂的安全教育小册子,让安全教育深入人心。本年度学校未发生安全事故,学生对校园安全非常满意,家长对学生在校学习也十分放心。超过95%的学生对在校学习生活、学校安全方面满意度感觉满意或基本满意。 我校就业处有专人负责,转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定期回访,询问学生的工作情况,对就业单位的满意度等,对有需求的学生终身免费调换岗位,超过95%的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感觉满意或比较满意。 2.3资助情况。2019年春季学期,享受免学费319人,助学金48人,2019年秋季学期,享受免学费309人,助学金16人,助学金全部发到学生的资助卡里,学生本人激活。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贫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问题,暑期做了大家访,实地了解贫困学生的的家庭情况,在评选贫困学生的时候,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文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应助尽助,学校还从学费中提取5%用于奖励困难学生和品学兼优的学生 ,设立奖学金和各项贫困助学资金,不让每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上不起学,包括免除困难学生的学费和伙食费等。 2.4就业质量。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认真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由于学校在16年没有招生,今年我校没有学生毕业,但通过对往届毕业生的情况汇总和回访,毕业生对学校的就业安排给予比较肯定的评价就业稳定率达到85%,对口结业率96%,初次就业平均起薪2460元,就业情况比较稳定。 2.5职业发展。学校坚持人文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既注重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培养,又注重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各种综合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能迅速地适应岗位,并能在后续的发展中进行创新创业,在职业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3.质量保障措施3.1专业动态调整。全面实施特色办学,以计算机应用和社会文化艺术专业为中心,走改革创新内涵式发展之路。进一步增加专业数量,提高教学质量,今年新申报了电气运行与控制和制冷设备运用与维护专业,目前这两个专业的软硬件条件已基本具备,计划明年开始招生。 3.2教育教学改革。1)专业设置。学校重视专业建设工作,面向市场开展专业调研,结合邯郸本地经济及“京津冀一体化”规划,立足服务本地经济,设置相应的专业和合理调整专业设置,以人才实用作为专业设置的目的,先后开设了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社会文化艺术(保育)专业,今年又新申请了电气运行与控制和制冷空调设备运用与维护专业,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了有效的人力资源保障。 2)课程建设。按照“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从职业能力的形成和终身发展的需求进行课程建设。建立适应专业特点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和满足学生就业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针对行业和岗位技能的发展变化和新时期对技术工的要求,优化了文化基础课的课时和内容,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文化课的比例不低于总学时的35%,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目标。建设适应学生兴趣爱好需求的选修课程体系。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设健美操、书法、绘画、摄影为主题的第二课堂。 3)教材选用。严格按照教育部职成司“关于做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范新教材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通知”[2009]19号文件精神和河北省教育厅的规定订购基础课教材;专业课教材凡有教育部指定国家规划教材的原则上使用的国家规划教材;学校必修课用书符合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指定的目录用书要求,使用合法、正常。加强校本教材编写和修订工作,将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和技术标准引入课程,把实训课题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实行项目教学,把知识进行项目分解,使模块化课程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对培养模式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建立“德才兼修、科学评价”的培养模式。如何达到文明技术工人的目标,在教育上,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抓手,着手构建德育网络化教育,使学生在理想信念、爱国爱家、社会公德、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健康成长。第一学期进行纪律卫生、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具有学生样;第二学期进行劳动观念教育,使学生具有职业学生样;第三学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具有合格的职业学生样;第四学期进行社会公德、文明教育,使学生具有优秀的职业学生样。在教学上,专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体现教学做合一,做中教、做中学;实行过程管理,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进行检测,待检测合格后,进入到下一个知识点,否则不允许进入下一个知识点。在学生毕业时,对其进行科学评价,合格后发给毕业证,学生此时可以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真正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5)师资队伍。学校坚持“培养为主、引进为辅、专兼结合”的原则,通过校内培养、校企共建名师工作室、赴企业跟岗实践、到国内外进修学习等方式,打造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专业骨干教师为核心、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一是加强师德师风教育,通过师德师风教育,增强教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二是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快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集专业理论、专业操作、文化素质和社会实践指导素质于一身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三是着力以老带新的培养模式的修订完善,使其常态化。 6)实训基地。成立资产管理办公室,加强对实训基地的规范建设工作。学校共建有校内外实训基地5个,其中校内实训基地2个,实训室30余个。校内实训基地场地面积、设备设施、数量和种类配备与专业规模相适应,基地设备先进,教师专业技能精湛,实训管理工作到位,可满足教学实际需要。校外实训基地2个,以本地为主,基地专业对口,设备先进,基地的设立均在3年以上,稳定可靠,能充分满足学校各专业学生实训、实习、就业的需求。 7)信息化教学。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加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学校采购了多媒体教学设施、网络设备、服务器和终端等硬件设施,组建计算机信息中心,资产管理、人事管理、招生就业管理平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应用系统。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对教师进行了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3.3教师培养培训。学校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内部培养为主”的师资队伍建设基本方针,按照专业建设需要,在积极引进高水平教师的同时,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科研处、教务处、各系主任为成员的教师培养培训领导小组。制定了《现代中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现代中专教师培养方案》、《现代中专教师培训规划》和《现代专培养进修经费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具体实施办法。明确了培训的对象、目标、任务以及培训形式,规定经过培训的教师返校后必须写出心得体会,参加国家级培训的教师在全校教师大会上交流学习成果,参加省市培训的教师上好一堂汇报课。 2019年,学校共组织安排7人参加了省、市级教师培训,校内组织校本培训6次,邀请专家来校举办讲座2次,全体教师参加了培训。 3.4规范管理情况。1) 教学管理。学校对教学计划制订、课堂教学质量考核、师资培训、专业实训、教学科研等各个环节均制订了相关督查考核制度,使教师教学过程规范有序,各项教学工作成效明显,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2)学生管理。学校按照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模式,建立对值周、值日、下班管理,以及各年级学生管理、班主任工作等的考核机制,完善学生操行评定、学生自治等管理制度,结合社团建设、文体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德育引导机制,堵疏结合,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3)财务管理。学校严格落实上级及本校财务制度,对来年资金使用做到精密计划,按规范程序精确预算。抓好预算控制,确保资金实际使用时按预算要求执行,不超支或乱开支。 4)后勤管理。努力优化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多次组织打扫校园卫生,及时维护校园绿化,为各功能室、各教室配置好桌椅、卫生保洁用品,改善教师办公环境和学生学习环境。在物品采购、维修方面进行严格管理,对学校全部财产进行登记、造册、统计、 量化、存档等工作,做好申购、验收入帐、入库、领用的购物手续,强化财产管理,力争使学校财产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明细化,专业化,严防学校财产的流失。 5)安全管理。学校十分重视安全工作,实行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层层签订落实安全责任制。按照“预防在先,综合治理”的理念,与当地派出所建立“所校共建”机制,确保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建立值周值日制,全天候加强巡逻检查;投入大量经费,在校内安装监控及报警设备,多年来师生无违法犯罪,重大治安事故发案率为零。 6)科研管理。制定科研工作规划,对学校科研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微观指导,严把课题立项关,及时了解课题等研究成果并及时进行督促、检查。充分调动全校教师参与各项教学科研研究、乐于探索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7)管理队伍建设。抓理论学习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抓工作作风建设,树立管理队伍整体形象;抓岗位创新项目建设,提升管理人员创新能力;抓政治思想建设,增强管理人员的团结协作意识。 8)管理信息化水平。建成了学籍管理平台、资产管理、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招生就业管理平台等各类管理平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应用系统,提高了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下一步将建立教务、学生日常管理平台,实现教学、学生管理信息化。 3.5德育工作情况。学校构建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全方位的德育教育体系。制定出德育教育规划并将其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分时期、分阶段,全方位、多层次对学生全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成长意识教育、专业思想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教育活动。开设了《职业道德与法律》、《心理健康》《哲学与人生》等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法治教育;在新生一年级每周开设两节班会课、老生班级每周开设了一节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以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为载体,营造积极、开放、和谐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自强创新的品德。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学校成立了8个社团,配备社团指导教师及活动场地,固定社团活动时间,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发展。除了日常社团练习,学生还以社团为单位,通过学校或自发组织校外参赛、校外兼职实践等活动,个人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升。 校团委以入团第一课为核心,构建团员意识教育体系;抓住重大事件,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围绕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学生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和发展;举办系列活动,邀请青年教工、外校学生会主席给团员青年们开展奋斗故事分享等活动,通过这样面对面报告会、分享会、故事会等多种形式,培养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积极参加“邯郸市戏曲进校园”、“肥乡区文艺展演”等各项比赛活动,并获得优异成绩。学校被评为“邯郸市五四红旗团委”。 3.6党建情况。学校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按照上级党委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两学一做”活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着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我校党支部有党员8名。学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主体作用,重视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全年没有发生一起违反师德、违反党纪党规的行为。工会组织积极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民主决策,主动认真地为全校教职工服务。共青团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团员教师和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党总支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成效显著。本年度学校有6名同志提交入党申请书,积极要求入党,有1名同志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1名同志被列为发展对象。2019年,学校党建工作受到区党委的高度认可,省、市有关领导多次到学校指导党建工作,学校也作为省委组织部非公企业党建先进单位接待了多批单位的参观学习,学校的党建经验被中宣部内部特刊《党建引领》刊登。 4.校企合作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实训基地。学校有集实训、实验、比赛为一体的多功能实训中心,能根据教学计划,合理的安排实训教学内容,让学生所学技能和理论知识能够与顶岗实习任务接轨。学校与部分企业还进行了互派互聘交流合作,学校派遣一定数量的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锻炼,培养“双师”队伍;企业派遣技术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管理等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本着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对合作企业认真筛选,让学生能更好的完成实习任务。目前,根据各专业需求,学校与深圳百果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同创双子(北京)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普联技术有限公司、邯郸美家优宝幼稚园、邯郸小天使幼教集团等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办学关系,并签订了学生实习(实践)协议,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教学见习和顶岗实习。 4.2学生实习情况。教学(见习)实习是中职教育重要的一部分,既能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又能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加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学校通过校园招聘会、企业宣讲等形式,让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并组织学生赴合作企业参加教学(见习)实习。在学生实习前,学校实习就业处和系部共同召开实习动员会,班主任及时联系家长,确保家长和学生的意见一致,并负责学生与家长签写学生实习申请。在学生实习过程中,班主任定期与学生联系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动向。有的专业派带队老师跟学生一起完成实习任务,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学校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妥善处理,让学生能安心完成实习任务。学生在实习结束后要上交实习鉴定表,并教务处和实习就业处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学生档案。 4.3集团化办学情况。为把学校、企业及相关行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实现资源优化和功能整合,促进教育效益、经济利益、人才效益的最优化,形成“共建、共享、共赢、共长”的新机制,学校积极参与了邯郸市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和广东生本教育专业委员会,是升本教育会员会会员。集团成员通过合作,有效地促进各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提高办学效率,为学生就业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平台。 5.社会贡献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校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积极组织各专业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赛前由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在技能大赛中获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各专业的工作岗位需求,在多功能实训室进行模拟教学,减少用人单位培训时间,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上岗。历年来,合作企业对我校学生的专业技能都非常满意。 5.2社会服务。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肥乡经济开发区、行业紧密合作,为邯郸市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撑。学校针对计算机、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保育员开展各类培训,2019年共培训180人次。学校还多次选派师生参与社区服务和三下乡活动,开展了计算机维修、电器维修、等为民服务,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5.3对口支援学校对贫困村学生免收学费、书费等,并帮助贫困学生家庭申请专项扶贫资金。,还为邯山区代召乡刘庄村小学捐助教学器材、书、电脑等相关物资四万余元。 6.举办者履责6.1经费。为了更好的服务学生,今年我校继续加大在教学和校园建设上的投入,学校在生活、教学、实训设施全部进行了更新,教室和宿舍全部安装了空调,为同学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生免学费拨款等有关收入全部投入到学校建设和教学开支,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及学生贫困补助、优秀学生奖励等。 6.2政策措施。学校全面落实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教育方面方针政策,严格按照标准比例招聘教师。学校教务处多次开展教学评比活动,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包括说课评课制度,教学工作常规、教师考核评价等制度,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提升教学质量,如教学质量分析会、专业技能竞赛、教学设计监督检查。 7.特色创新案例一以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开展科学评价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实践证明,改革创新是教育活力的重要源泉,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年来,学校充分认识到改革创新在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加大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下面谈谈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的一些做法。 一、改革背景 2016年9月,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探索职业教育规律。以职教心办职教事,用职教观走职教路;用职业教育的理念和理论武装头脑,用职业教育思想来处理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学校加大改革创新的步伐,制定《现代中专发展改革规划方案》,在规范办学行为、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办学模式、创新教育内容、改革评价模式等方面制定了多个改革方案,并在学校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二、改革内容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受传统理念的束缚,“知识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家长的望子需求、老师的教学任务、学校的办学目的。但是,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知识型”人才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需要严重脱节。 为了培养大批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2019开始学校以创新的观念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逐步建立了“德才兼修、科学评价”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德才兼修 1、德 在教育上,把德育教育放在学校教育教学之首,并使之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生学习之中,用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树立立足社会、服务人民的信心,用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融入集体、报效国家的观念,用社会主义公德和传统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学好技能、造福家乡的决心。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抓手,着手构建德育系统化教育,使学生在理想信念、爱国爱家、社会公德、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健康成长。第一学期进行纪律卫生、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具有学生样;第二学期进行劳动观念教育,使学生具有职业学生样;第三学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具有合格的职业学生和技工样;第四学期进行社会公德、文明教育,使学生具有优秀的职业学生和文明技工样。 2、才 在教学上,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专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体现教学做合一,做中教、做中学。 积极探索并实践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逐渐形成“校企一体化”深度融合模式,形成“校中有企、企中有校”的办学新格局。学生完成在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任务后,将走进企业开展企业实习专业教学,以企业的专业实训、顶岗实践和带薪实习为主,以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对学生授课为辅,使学校在学生培养方式和途径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通过德才兼修,使学生成为“有技能、有文化、有素质”的“三有”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科学评价 每学期进行阶段性评价,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开放的、多种多样的考核方法。在文化素质课的考核上,采取传统的考试方法,但在试卷命题方面,逐步采取题库抽题,考教分离;在专业理论课的考核上,采取面试答辩;在专业操作课的考核上,采取行业协会现场介入评分;在见习、实习课的考核上,采取校企共同评价。 学生毕业时,根据德才进行综合评价,合格后发给毕业证,学生此时可以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真正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努力做到“学生作品”转为“企业产品”,最终成为“社会商品”,使学生成为拥有“三品”的人才。 三、改革实例 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如何进行“德才兼修、科学评价”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在课程设置中加入德育教育。第一学期进行纪律卫生、行为规范教育,第二学期进行劳动观念教育,第三学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第四学期进行社会公德、文明教育。 2、经过深入调研和严格筛选,学校选择了条件较好的同创双子(北京)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作为校企合作企业,在15级计算机专业学生中实施了“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后,在第五学期,合作企业安排部分岗位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实训。学校安排专职教师,随学生一起进入企业,负责学生的日常教学与管理工作,将德育课程和专业课程开在企业,由校企共同指导。上午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对学生授课,下午学生顶岗实习。 3、2018年6月,15级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据跟随学生一起进入企业的教师及同创双子兼职教师反映,15级计算机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熟练,道德素质较高,达到了学校和企业规定的要求,具备了企业所要求的上岗技术员条件。同创双子表示,待学生毕业,经校企双方综合评价考核合格后即予以聘用。 四、启示 1、对职业教育要有全面的理解,培养学生时,既要重技能,也要重素质,特别是德育素质。 2、实训教学、“教学做”合一是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的最大特色。创新学校的实训模式,是培养优质化技能人才的关键节点。 3、校企合作、教产一体是实现职业教育科学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让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企业省却了新员工的岗前培训,节约了培养费用;学校提高了实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了办学活力;学生能迅速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运用能力,实现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真正实现一举多赢。 案例二 创新德育教学模式,引入传统文化进课堂 近年来,我校加强德育品牌建设,坚持“谦以作人,以德为先,常怀感恩心底宽;敏以行事,以学为上,尊重师长胸怀广”的办学指导思想,向着“全国向我学习”的目标迈进。 开学第一课上什么?是每个学校德育工作者都要思考的问题。该校特别开辟了“传统文化讲堂”,将“孝德教育课”纳入课程表,通过研读教材、家校合作等途径开展孝文化教育,让有关孝的知识真正进入学生头脑中。 新生入学,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感恩孝德”。老师在讲授孝文化知识时,并不是一味将理论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活动指引等方式,让学生对孝德有透彻的领悟。比如,开学第一天,给每位入校新生发一双“保健袜”,布置特殊的孝心家庭作业:为父母洗脚、捶背,亲手给父母穿上“保健袜”。老师要求家长通过微信将孩子在家行孝的照片传给自己,及时了解在家行孝的动态。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有责任、有担当,感恩父母、回报社会。学校还建立家校联系制度,老师与家长每月至少一次交流沟通,学校特有的家校共育模式,获得家长高度评价。 我校切实把“孝道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学生活动等各个环节中去,经常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帮助老人打扫卫生、表演节目等,并举办大型孝德文化活动,巧妙地把各种活动和孝德教育有效融合在一起。学校曾经代表邯郸市中专类院校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爱国歌曲大家唱”大型歌咏活动。 形式多样的孝德教育活动,像“润物无声”的春雨,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人格。学生们每天都会齐声背诵《弟子规》,并把其中的精髓领会贯通,体现在行为言辞上。每个学生见了老师都会向老师问好,使校园处处见德育,时时在育人,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深深的感受到学校是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激发了爱校情感。 为了让德育安全工作落实更加到位,学校采取封闭式管理,老师与学生同吃同住。陪伴学生成长模式,教师们付出的是时间,舍弃的是家人的陪伴,倾注的是对学生满满的爱,这样的德育模式,彰显了现代教育的特色,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德育工作是一项繁琐而复杂的系统教育工程,学校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同时,更加重视德育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专业技术精湛、业务能力过硬、综合素质优良、道德品质高尚的教师队伍。建章立制,强化学校领导班子管理、教师管理、班主任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岗位培训及建立评分考核制度,进一步提高老师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及时转变教育和管理观念。 每年在新学期教育工作开展之际,学校都会特邀全国著名感恩教育研发专家、亲子教育培训讲师向新生及老师普及宣传传统文化教育,让新生接受一次孝道、尊师的洗礼。学校演播大厅内学生们认真聆听,演讲震撼人心,穿透心灵,使学生们深刻理解了祖国之爱、父母之爱、师长之爱、社会之爱,从而学会感恩,懂得珍惜,积极进取。 这些讲座,都是以“传递感恩,点燃梦想”为主题,从人性本善出发,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树立学生的成功信念。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它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成为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文化背景。我校组织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旨在让学生感悟古代思想、感受传统之美、提高文化素养,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才是最好的形式。因此,正确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们从小就学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得其有价值的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都能产生积极影响。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8.1主要问题1)教学模式还不能适应现代办学需要。尽管在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但教学中大多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居主导地位,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教学以课堂教授为主,“教”重于“学”;教学注重理论性、系统性和学科性,缺乏结合生产实际的背景以及实例,解决问题能力薄弱。 2)实践性的教学环境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大多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境得到改善,基本上能满足实习实训的要求,但还有部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境仍停留在较为落后的水平,与现行的实际生产环境有较大差距,学生在校学习的技能无法完全适应企业岗位需求。 8.2.改进措施学校将以“校训”、“校风”和“学风”的全面落实为目标,以专业建设为中心,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推进学校各项工作改革创新。 1)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通过自筹与企业合作引进资金设备,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努力建设与企业生产环境相适应的仿真型实践性教学环境。 2)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积极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构建“终端检测、过程管理”的行知教学模式,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