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邯郸市现代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适用于2021级,2023年修订)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 专业代码:660205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 全日制学历教育,学制3年。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本专业培养面向小型制冷设备、中央空调、冷库等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岗位群,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找我本专业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了解相关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热工与流体力学基础、电工基础、机械基础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制冷原理、制冷空调机器和设备的基础知识;掌握制冷和空调系统安装、调试、维修、操作的应用技术知识;掌握电学、自动控制在本专业中的应用技术知识;了解计算机在本专业中的应用技术知识;了解与制冷、空调工程配套的水、电等基本知识。适应各种制冷设备的生产、应用、管理的一线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思想品德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3、具有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和法律意识。 4、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养成自觉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和环保意识。 科学文化 理解和掌握本专业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具有日需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 2、具有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基本技能,以及观察能力、空同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具有英语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以及职场英语的基本应用能力。 4、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基本能力。 5、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 6、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对艺术的理解与分析评判的能力。 职业能力 1、职业素养 (1)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热爱本职工作,具备职业岗位认同感,有一定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能力; (3)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强烈的责任心、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4)具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新的知识、开阔视野、帮助学习、协助工作、方便生活; (5)具有创新能开拓意识与能力,具有独立自主学习与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意愿与能力。 2、专业知识和技能 (1)能按照电工操作规程,安全的进行电工作业 (2)具备电气识图、制图能力 (3)学会常用电工仪器仪表与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4)能按电路图,制作简单电子产品制作、调试、检修 (5)掌握制冷原理、制冷空调机器和设备的基础知识; (6)掌握制冷和空调系统安装、调试、维修、操作的应用技术知识; (6)掌握电学、自动控制在本专业中的应用技术知识; (7)了解与制冷、空调工程配套的水、电等基本知识; (8)了解冷库的安装、调试和设计等基本知识; (9)能按电气原理图,安装、调试PLC控制系统 (10)具备一定的电子、电气线路设计、改进与创新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1、本课程结构不包括军训、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 2、3 年学制:总周数156 周,其中教学116 周(含企业岗位实习),入学、毕业教育各1周,考试8 周,公益劳动和机动6 周,假期24 周。教学周学时一般为30 学时,岗位实习按每周30 学时安排。 3、拓展能力课程为任选课,学校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学生就业岗位、学生的学力和兴趣,合理选择相关拓展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本专业开设课程包括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程、选修课、岗位实习和社会实践。 (一)公共课程 1、思想政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6学时)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2)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36学时) 基于社会发展对中职学生心理素质、职业生涯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心理和谐、职业成才的培养目标,阐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生活、学习、成长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培育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职业生涯指导,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3)哲学与人生(36学时) 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讲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成长的意义;阐述社会生活及个人成长中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意义;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长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 (4)职业道德与法治(36学时) 着眼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了解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增强职业道德和法治意识,养成爱岗敬业、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2、语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关键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接受人类进步文化,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由基础模块构成,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个部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3、数学 课程目标: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计算和数据处理技能与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2020年版)》,由基础模块构成。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集合、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平面向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和概率统计初步等数学基础知识。 4、历史 课程目标:历史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通过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优秀文化传统,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基础模块为中国历史,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拓展模块为世界历史,内容包括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模块化历史教育,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5、英语 课程目标:英语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版)》,包括语音项目、交际功能项目、话题项目、语法项目、词汇项目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为适应未来多样化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 6、体育与健康 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使学生达到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年版)》,包括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体育卫生与健康、增强体质的锻炼方法、体育保健、各项目竞赛规则)和体育实践(田径、球类、棋类、基本体操、武术、体育舞蹈),培养学生提高体育的基本技术和技能以及体育文化素养,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掌握一项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7、信息技术基础 课程目标:计算机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从整体上对计算机基础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有初步认识,包括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知识,掌握 Word、Excel、PowerPoint 与 Internet 的基本操作,常用软件和播放软件的使用及日常维护,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计算机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基础。培养学生自觉使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开设,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其他课程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8、劳动 劳动教育课是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是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关键课程,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设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铸造崇高个人品德;助益学生锻炼劳动技能;积累劳动经验,培养劳动习惯。 通过劳动教育必修课,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念;促进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为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和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奠定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专业(技能)课程 1、电工基础 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了解磁与电磁的基本知识,能用基本定理、定律分析交直流电路。掌握谐振电路的谐振特性、了解非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试验及分析能力。 2 机械制图 注重对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通过抄画平面图形,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作图等,使学生掌握常见形体的三视图、剖视图、剖面图的识读,常用零件画法的训读,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以及机械识图的基础知识。 3 机械基础 了解机械原理的初步知识和机械传动、常用构件、零件、液压传动和气动的工作原理;熟悉常用零件的性能,了解机械加工工艺、工艺准备的基本知识。主要介绍极限与配合、带传动和链传动、渐开线齿轮传动、定轴轮系、常用机构、轴承、联接、液压与气动基础等内容。 4 电子技术基础 了解二极管、晶体管、晶闸管、集成运算放大器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结构、分类及型号,掌握其符号、特性、主要参数以及检测和使用方法,能通过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合理选用电子元器件。 了解放大电路、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电子技术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掌握其工作原理及典型应用。 能识读电子电路图、印制电路板图,并能分析基本电子电路。能装配和调试基本电子电路。能运用电子技术知识和基本应用方法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5 钳工技能训练 本模块要求学生熟悉钳工常用设备的结构并掌握设备的操作技能。掌握中级钳工常用量具、精密量具和量仪的结构、原理,掌握用其进行测量的技能。掌握钳工常用刀具材料、刀具几何形状、切削角度对切削性能的影响及正确刃磨刀具。掌握有关机械加工、金属切削的知识,必须具备机械加工的技能。 6 焊工基本技能 掌握常用的焊接和切割原理,包括气焊、气割、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弧焊、碳弧气创、不锈钢焊接和铸铁的焊接技术;掌握基本的焊接和切割加工方法。 7 电气控制技术 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电动机的原理、使用与维修。掌握常用低压电器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的控制电路及其工作原理,电路的设计和配电盘的安装技能。了解电力生产过程和电力系统的有关知识,了解工厂企业供电方式及特点;掌握变配电所主要电气设备的结构、原理、运行和检修方法。掌握电力线路的结构,运行和检修知识,掌握变(配)电站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配置规则以及典型二次接线及二次图纸的识读方法。 8 制冷技术基础 了解制冷的基本概念、制冷方法及其基本工作原理,明确制冷的实质;初步了解各类制冷的理论循环和实际循环过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制冷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制冷设备维修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打下牢固的基础。 9 制冷设备安装与检修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钳工操作技能,以及本专业范围内的气、电焊操作技能;掌握各种制冷系统管道的加工技术,会使用制冷维修中常用的电子电工仪表及制冷专用工具;熟悉房间空调器的拆装工艺,掌握各种房间空调器的安装和移机技术。 10 小型制冷设备原理与维修 掌握电冰箱、空调器等小型制冷设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安装维修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小型制冷设备的压缩机等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具有较强的故障分析能力和维修能力。 11 空气调节与中央空调装置 了解空气调节技术和中央空调的基本组成,熟悉中央空调的各种系统结构装置和原理;掌握中央空调的制冷、制热原理以及中央空调的维修、维护知识;掌握中央空调的电气系统与自动控制,达到对中央空调进行管理和维护的技能要求。 (三)岗位实习与教学要求 1、实习要求 学生第三学年和第五年到企业岗位实习,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进行教学管理。在岗位实习期间,严格按本岗位国家职业标准要求进行岗位训练,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分阶段实施,基本达到高级工操作水平。根据本岗位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实际岗位要求,明确各阶段岗位实习要达到的技能要求和需要完成的实习作业。指导教师深入企业了解岗位,并参照各岗位国家职业标准的技能要求,结合岗位特点指导学生完成具有专业特色、技能特色的岗位实习作业。 2、岗位实习单位和内容: 实习单位1:格力电器(石家庄)有限公司,石家庄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实习单位2: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邯郸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实习内容: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一)基本要求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1周一般为26-30学时。顶岗实习按每周30个学时计算。 其中认知性实习、专项实习、校内综合实训,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顶岗实习集中安排,时间为0.5学年。
(三)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表 见附录1 八、实施保障(一)、师资配备 1、总体要求 (1)本专业教职工数与学生数应为1:18,其中专任教师不低于教职工总数的85%。 (2)公共课教师应具有与任教课程对口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取得中等学校教师资格。 (3)任课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中级工上职业资格证书、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专业教学团队中有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应是本区域或本行业的现场专家,列入教师编制序列,比例控制在15%~30%。 (4)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与任教专业对口的专科及以上学历,并取得高级工及以上职位资格。 2、授课教师要求 根据《河北省技工院校教学管理纲要》和《技工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重视专业(学科)带头人、“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与提高,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学科)骨干力量。 聘请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应具有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能够参与学校授课、讲座等教学活动。 3、教师进修培训要求 (1)专任教师每两年必须参加两个月及以上企业实践或社会实践。 (2)专业课专任教师每五年必须参加一次国家级或省级培训,公共课教师应参加教育教学或新技术的培训。 (3)专任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一次校外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二)实习实训环境
九、毕业要求1、修完本专业教学计划中所有课程的学习,成绩全部合格。 2、参加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并成绩合格。 3、取得初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十、附录教学进程表
|